储能补贴进入倒计时 产业迎“风口期”
【慧聪热泵网讯】据悉,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提出未来10年储能领域的发展目标并强调了储能的五大任务。可以说,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后期资本的相继布局,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距离真正爆发仍缺乏“临门一脚”,而《指导意见》能否促使行业形成突破,值得期待。
“风口期”的储能产业
修炳林表示,《指导意见》将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指导技术研发示范、推动商业模式建立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国家能源局还将持续推动配套措施出台,开展试点示范,完善标准化体系,建立行业信息平台等相关工作,切实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好支撑,营造好氛围。”
从有关机构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来看,截至2016年底,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4.3GW,同比增长4.7%。其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最大,为59%,同比增长78%;熔融盐储热在国内的应用还比较少,去年底仅有在青海投运的10MW熔融盐储热项目,该项目也是全球第三座规模化熔融盐储热塔式光热电站。
众所周知,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以及电动汽车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环节,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储能的发展愈发引起各方关注。
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光伏发电达到1.05亿千瓦,光热发电达到500万千瓦,风电达到2.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8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
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和风电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因并网消纳困难导致的弃风、弃光等问题。而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大规模储能建设已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难题的重要手段。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7》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4.3GW,同比增长4.7%。2016年,全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01.4MW,同比增长299%。从应用分布来看,可再生能源并网仍然是去年国内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应用规模最大的领域,占比55%。《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电储能和热储能技术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44GW,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GW。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40多亿美元的投资直接投到了储能领域,主要应用于技术研发或扩大生产,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从2016年起开始布局储能市场,推动了储能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征求意见》重申了储能战略定位,再次提升其重要性,可以预见未来相应扶持政策会陆续出台。从储能发展目标和任务来看,行业依然处于发展示范期,商业化亟待加速。
补贴是国际惯例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对储能技术发展以及产业化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这将会引导储能相关厂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内外电力市场中。而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完善优化现有电力系统,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世界主要国家都有支持储能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大致包括减税补贴、一次性投资补贴、参与商业化电价竞争、电价补贴等几方面。
部分专家认为,我国现有的一些产业政策,在推动储能发展方面,尚未达到深入、切实操作阶段,缺乏细化的事实纲要,如可能获得的补贴、优惠政策、核算等相关措施或实施办法。
同样从此次征求意见的企业反馈结果来看,不同性质企业的诉求侧重点并不一致,比如有的希望奖励相应电力需求侧调度的储能,按照相应时间24小时、4小时和30分钟分别给予150元/千瓦、200元/千瓦、300元/千瓦的奖励;有的希望政策鼓励储能与电动车充电站建设结合,与充电站结合的储能系统除享受火电上网补贴外,还应享受电网过网费补贴0.1元/kWh;还有的要求按照电池容量的大小给予建设成本一定比例的补贴……
朱晋平表示,从反馈结果来看,各企业对储能补贴的争论重点主要在补贴方式上。他希望各家企业能够多提出建议,在年内的第三次储能补贴政策征求意见会议上进行充分讨论,形成有效的综合反馈意见,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记者发现,国内成立储能企业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国内储能企业携手国际领先的电池企业成立专业化储能企业,实现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互补,大力开拓国内储能业务。二是传统光伏企业借助在光伏系统开发建设和市场渠道方面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成立专业化储能企业,开辟光储业务。三是电池企业以成立分公司或参股等形式布局专业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在扩张电池产能的同时谋求电动汽车以外的业务突破。
比如引发大众关注的2016年12月,包括董明珠、万达集团等在内的5家企业、个人共同增资30亿元,介入珠海银隆事件。银隆所掌握的钛酸锂技术,体现了行业外企业对快速进入储能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期待。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现阶段储能建设成本过高,经济回报性差成为限制新型化学储能进一步发展推广的重要因素。毋庸置疑,经济型是新型储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应用的制约因素。对于国内储能行业而言,市场需求乏力,限制了装备制造业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而原产品的原地踏步导致投资成本居高不下,与低回报一同构成了投资者难以跨越的鸿沟,而融资难、融资贵的境况反过来也冻结市场快速发展。
目前业界的普遍观点是,储能技术的持续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持续、清晰的发展战略,储能的发展与新能源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储能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政策支持、电改配套措施落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及发电比例增加、储能技术成本下降以及可持续商业模式建立等因素的驱动。
>>2017ISH中国供热展 点击查看专题页面>>
暖通巡展是由慧聪空调制冷网、慧聪热泵网、慧聪供暖网、慧聪新风网、慧聪空净网、51厂批网共同主办的大型招商与技术培训活动,旨在为工程商、经销商组织最前沿的技术培训,寻找最优质的产品,搭建行业、企业及商家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发展渠道商,寻求潜在商机,促进合作共赢。填写下表,参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