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巡礼|宁波美科助力2021-2022中国暖通产业大会
科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我国为减少碳排放量,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承诺。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重要成员,空气能热泵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
作为暖通与舒适家居行业年度活动,2021-2022中国暖通产业大会暨第16届慧聪品牌盛会将于2月22日在北京雁栖湖举办,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行业精英,推动暖通与舒适家居事业实现新跨越,宁波美科也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将携手行业同仁,共创合作交流机遇,共同推动中国空气能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宁波美科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金1.05亿元。公司立足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行动,坚持产业和创新双链并举,聚焦二氧化碳制热制冷核心技术攻关,专注二氧化碳热泵空调设备研制,是一家集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能源高技术绿色装备企业。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温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产品于201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关键技术攻关、产品智能建造、物联网云服务、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现有厂房面积近5万m2,已建成包括户用、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CO2热泵、机房空调大型离心机组在内的共计11类整机产品全自动生产线,同步配套建成了包含翅片换热器、套管换热器、现代钣金产品以及环保喷涂产品在内的零配件全自动生产线,设备年产能可达1万台(套)以上。公司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下设两个研发中心和多个实验室,并已和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985高校开展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共建,集聚各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公司已取得多项制冷设备生产资质证书,包括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书、ISO三体系证书以及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生产范围涵盖各类制冷设备、热泵热水器设备、机房空调和大型冷水机组等4大类产品装备,具备制冷空调行业全系列产品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自主研发的各类产品也已通过各项节能产品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热泵制冷产品CRAA认证证书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建有多参数超低环温热泵综合性能量测实验室、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实验室和整机耐久性疲劳度检验检测实验台,形成了专业健全的研发实验体系,为解决关键产品“卡脖子”技术、通用机械产品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CO2热泵供暖项目,供暖面积5万平方米,最低温度-30℃
内蒙古乌兰察布兴和物流园CO2热泵供暖项目,供热面积10000平米,最低温度-35℃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热水项目,60℃热水供水量1000m³/日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温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系列产品、大型机房空调系列产品、恒温恒湿空调系列产品、基于5G智能云服务的三联供热泵空调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为我国高原高寒铁路沿线建筑、高速公路沿线建筑、军队偏远营房建筑、农村地区居民建筑以及油田、煤矿、养殖基地等工业农业厂房建筑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和个性化配套服务,满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供暖、制冷、生活热水以及工业热水需求。其中以超低温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为代表的新型绿色节能产品,可在室外环境温度-45℃~43℃的大温区范围内稳定运行,高效生产45℃~95℃热水,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5G技术的智控云服务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24小时远程监测、参数调节以及产品保障服务,实现设备高效稳定运行,产品质量及服务能力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宁波美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公司的使命担当,贯彻落实国家“煤改电”政策,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构建生态环境命运共同体做出民营企业应有的贡献。宁波美科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任务导向,以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为战略牵引,以高质量服务好客户为最终目标,不断在节能环保领域深耕细作,向下扎根,依托绿色、低碳、高效、智慧元素一体化集成清洁能源技术,为客户降本增效提供科技引擎。
在即将到来的2021-2022中国暖通产业大会暨第16届慧聪品牌盛会上,宁波美科将会带来哪些惊喜?2月22日,相聚北京雁栖湖,我们一同拭目以待!
特别鸣谢:2021-2022中国暖通产业大会暨第16届慧聪品牌盛会由中山市羽顺热能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论坛冠名,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东芝开利空调销售(上海)有限公司、重庆海尔家电销售有限公司协办,利欧集团泵业有限公司礼品赞助,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燃气具分会联合主办,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北京建筑节能与环境工程协会、中国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联盟、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中国空气净化行业联盟、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能供热专业委员会联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