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价成为习惯,我们是否正在纵容“劣币驱逐良币”?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对充电宝等产品的安全性提出强制性要求,新规将于2024年发布,2025年6月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恰逢各行各业深陷“低价内卷”泥潭,“白菜价”的共享充电宝,商家为争夺市场不惜牺牲质量与安全,当商家一味盲目追求降本的情况下,是否意识到自己正为潜在的隐患买单?一、充电宝新规:安全底线不容“讨价还价”
充电宝新规安全底线不容“讨价还价
新规明确要求充电宝必须通过过充、高温、跌落等多项安全测试,并标注“安全使用年限”。这一举措直击行业痛点——此前,劣质充电宝自燃、爆炸事件频发,甚至有用户因使用山寨产品导致手机损坏甚至火灾。
这场风波的本质问题究竟在谁?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某些品牌低价产品的质量问题
商品能做出来的核心还是质量,现在某品牌质量问题频频暴雷
曾经靠营销砸出的市场份额,在产品安全危机面前脆得像张纸!
自救还是画饼?"内部整改"难挽败局!
员工饭碗不保、信任崩塌,这种"自检"如同废墟上盖房。质量底线一旦失守,再大的品牌也难逃坍塌。
消费电子再炫酷,安全才是生命线。营销能造爆款,但撑不起口碑——当"质量承诺"沦为空话,垮台只在顷刻。
低价竞争下的“质量黑洞”:消费者正在为隐形风险付费
充电宝乱象只是缩影。近年来,从"1元菜"到"9.9元包邮",商家以低价为饵,实则偷工减料、售后缺位。
空气能行业同样乱象丛生。在"双碳"目标下,本该迎来黄金期的热泵行业,却因恶性价格战透支未来。部分企业为抢市场,降低品质、缩减服务,导致供暖效果差、设备寿命短、维修无门。
这种饮鸩止渴的模式,既损害消费者权益,更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某行业调研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主流机型均价下降逾30%,而同期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却上涨近50%。
这种反常现象背后,是企业对关键部件的"偷梁换柱":翅片蒸发器从双排换成单排或减少铜管数量导致换热效率下降30%以上;压缩机从一线品牌更换 为非热泵专用压缩机或低端产品使寿命从10年缩短至3-5年;控制系统简化造成故障率上升近3倍。
当企业卷价格战:牺牲的往往是质量。
低价压到成本线下,不是竞争,而是赌上质量的危险游戏。
一旦突破成本底线,企业只能砍质量、缩质检、降标准——最终都由消费者买单。
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短期抢市场,实则透支信誉。消费者识破后,信任崩塌便难挽回。
杀价终将自毁长城,质量才是真正的压舱石。当市场大浪淘沙,仅靠低价的企业终将倒塌。
所谓的低价营销手段只是一时的价格优势所向,并不能保证长期没在使用安全性稳定问题,而真正的营销则需要内部稳定经营,对产品有把控,对质量有保证,有消费者有承诺,售后有回应,构建持久的品牌竞争力,重心放在产品本质与用户体验上,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市场销售发展。
行业信任危机: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悖论
面对如此困境,“没有最卷,只有更卷!”正如志高空气能厂家高而美集团董事长丁小江博士所言,“当前行业亟需从‘比谁更卷’转向‘比谁更值’。”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价值和服务质量,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或配置堆砌。
“行业过早陷入价格战主要是由于大量非热泵专业企业的无序进入。许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只能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份额,这无疑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丁博士吁行业内所有参与者应回归产品本质,重视质量、服务以及持续创新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志高空气能厂家高而美集团董事长 丁小江博士
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协同重构竞争规则。首先应建立更严格能效标准和产品认证,将低质产品清除出市场;其次推动服务标准化,将售后保障纳入强制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消费者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认知——低价购机可能意味着更高的电费和维修支出。
在丁博士看来,尽管热泵行业正处于转型期面临诸多挑战,但是考虑到政策红利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高而美坚持以“技术+制造”为核心战略,拒绝参与短视的竞争游戏,其选择的战略路径或许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唯有不断深耕价值,才能最终收获成功。
空气能热泵承载着能源转型的重要使命,但行业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野蛮生长。当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拼服务、拼体验,才能真正释放这一绿色技术的市场潜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认识到:没有质量保障的低价,最终将是整个社会支付最昂贵的代价。
充电宝新规的出台,是一次对“唯低价论”的纠偏。当市场从“比谁更便宜”转向“比谁质量更好”,真正的赢家将是每一个消费者。毕竟,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安全与质量,从来不该是被砍价的对象。
